100年前重复画瓶子的佛系老头儿,创造了当今的流行
我本质上只是那种画静物的画家,
不过是传出一点宁静和隐秘的气息而已。
—— 莫兰迪
最近浏览社交网站的时候,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冥想感兴趣。「它能够让我在浮躁的状态中平静下来。」这亦是大多数人给予冥想的赞誉。
的确,对于每天都在接受各种无常变化以及碎片化信息的我们来说,冥想能够给我们的内心找个落脚点,让处于雜乱无章状态下的我们找到一种秩序感,从而在喧嚣中平静身心。
而今天要说的意大利画家莫兰迪,虽以其「莫兰迪色」广为人知,但更值得被提及的,则是他微妙的「冥想式」静物画作。
《静物》,一九四四年
《静物》,一九五三年
「他的绘画中有着宁和悠远的意境,
营造着一种适合冥想的沉静空间。」
1890年,莫兰迪(Giorgio Morandi)出生在意大利波洛尼亚。
他这一生几乎都没有离开过家乡,只旅行到佛罗伦萨、威尼斯、罗马等意大利城市,为的是去看古迹、美术馆与展览会。唯一的一次出国也是去苏黎世看塞尚的画展。
《自画像》,一九二五年
感情生活也近乎空白。莫兰迪一辈子没有娶妻,过着近于修士般的生活,也未曾传闻过任何罗曼史。
他是一个「安静、有秩序、没有多少变故的人」。终其一生的创作题材,都是些瓶瓶罐罐的静物和毫不起眼的城镇或乡村之景。
《风景》,一九六一年
《静物》,一九六二年
「瓶罐与花束」
当人们谈起莫兰迪时,甚至会戏称他为「那个画一排瓶子的意大利画家」。
《静物》,一九六二年
莫兰迪的友人曾在他的画室看到那些无光质地的、蒙着灰尘的瓶罐。也正是这些满满当当的器物,支撑了莫兰迪好几十年的静物画。
莫兰迪画室
正如《天真的预言》这首诗中所言:「一沙一世界,一花一天堂。掌心盛无限,须臾纳永恒。」其意境和专心画瓶子的莫兰迪如出一辙——即使多年来都在重复着画同样的东西,却并不乏味。
他画的虽是日常之物、眼前之物,却更是静观默想后的心灵之物。
《静物》,一九二六年
《静物》,一九四四年
《静物》,一九四六年
《静物》,一九五一年
《静物》,一九五七年
《静物》,一九六二年
莫兰迪自己也曾说过,他把静物画看为是超越时间之事,是在它们天生之美上作祥宁的沉思,并赋以时光永恒之感。
莫兰迪的静物世界 ,除了那些有意无意娓娓道来他心境的瓶瓶罐罐之外,便是花。是插于陶瓶或置于桌面的一束花。
《花》,一九四七年
《天竺葵中的白玫瑰》,一九五七年
《花》,一九六一年
对从未有过恋爱对象的莫兰迪来说,他终其一生地呈现这些花束,把对花束的意念反复表达,好似这些花,就是他的情有所终。
「风景」
莫兰迪一生都住在意大利波洛尼亚的封达查街。每隔一段时间,他就会画他居住的楼屋以及邻居的楼屋。
《风景》,一九三六年
那些在他画作中呈现出来的有树的庭院,那些墙壁、窗户、屋顶还有小烟囱,都是很普通的住宅。风景本身并不美妙,却在莫兰迪的画笔下引人入胜。
夏天的时候,莫兰迪常去格里查纳山居避暑。他画的乡村风景,大部分也关于此。
《格里查纳风景》,一九六二年
但不论是乡间风光还是城市屋景,莫兰迪大多简化了那些景物之形。没有硬挺清晰的轮廓,有时近乎抽象。
《风景》,一九四零年
《风景》,一九四二年
在莫兰迪看来,「没有一样东西比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更抽象、更不真实。我们在物质世界认知的所有事物,并非如我们所看到和所了解的那般。我们只能知道杯子是杯子,树是树。」
《风景》,一九二一年
1964年6月,在经历了近一年的病痛之后,莫兰迪奉献于艺术的生命结束了。此年2月,他画下了人生中最后一幅画。
《静物》,一九六四年
莫兰迪用他谦抑的手,为世人创造出了一种沉穩寂静的独特画境。在他的画里,躁动的世界仿若沉静下来,一切都不浮夸也不张扬,人们得以感受到安宁。
评论家阿干杰曾在一篇长文中谈及,有时画家的作品内涵会与诗人所吟诵的十分相近。
莫兰迪就是如此。
都是我的挚爱的,
这孤独地小山,
这些隔开草地与辽远广阔的地平线的篱笆。
然而坐下来看过去,
在冥想中我为自己塑造更远的空间,
那里较之人的最大静默与深沉尤甚,
我心不再恐惧。
——《无限》,贾科莫·雷奥帕迪
走进莫兰迪画作里的沉静空间,感受那个诗与画完美谐调的冥想境界,相信这个「画一排瓶子的意大利画家」,会给浮沉中的你带来平静的力量。
WORDS | DH,《莫兰迪》
PHOTOS | 《莫兰迪》
/ 延伸阅读 /
/ 今日份互动 /
转发这篇文章
给你的画瓶子技能+buff